员工的入职与离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环节,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员工离职管理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如何防范离职管理风险,成为企业节约用工成本的重要一环,对此有丰富处理经验的蔡珞珞律师深入研究其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以积极应对离职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一、建立离职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体现的法律精神及基本法理,企业制定离职管理规章制度须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合法,包括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2)不得违反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约定。(3)要向员工公示。就是让员工在制度实施时知悉,未经公示而在员工离职时才交予员工阅知的规章制度,对员工不具有约束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是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二、离职工作交接事务的处理。
员工离职时需将其负责的工作事项向企业做一交接,对此,员工所在的工作部门及人力资源部门应认真处理。
(1)员工带走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将构成侵占公司财产的犯罪行为,企业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企业利益,而不可拖延,贻误了处理事件的时机;(2)工作内容的交接。企业应针对其工作内容采取一定的包括签署法律文件的措施。(3)企业应分析员工的离职心理,找到员工离职的动机。
三、离职中的薪资处理。
劳动纠纷的发生常由员工离职时劳动关系双方因工资、补偿金数额等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引起。企业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如何正确处理,以防范法律风险的出现。
1.工资结算。企业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即员工离职时,一次付清工资。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向离职员工结清工资应是离职手续中的一项,这是规范的做法。有些企业习惯于要求离职员工在企业下月正常发薪日来领取工资而不是离职时予以结清,这样办理容易留下隐患。
2.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在员工离职时,劳动关系双方应依据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及双方的劳动合同约定,明确企业是否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及存在劳动关系一方是否有向另一方支付赔偿金的义务。不论是法定义务还是约定义务,企业都不应推脱,应切实保障离职员工的正当合法权益,否则,容易导致劳动纠纷的发生。
3.其他薪酬福利事项的处理。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企业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在员工办理离职时,企业应与员工协商确定转移手续的办理时间及双方如何配合办理等。
四、离职手续文件的签署。
在员工离职时,企业应要求离职员工签署离职文件,履行必要的内部手续。
企业应妥善保管这些离职文件,在内容及形式上均完整准确记录离职环节。若员工离职后针对企业某项行为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企业在文件材料这项应对措施上可有所准备,为劳动争议仲裁及可能发生的法院诉讼打下基础。(江苏东大舟律师事务所 蔡珞珞)
|